近日🚍,為弘揚遠洋漁業精神🙏🏻,講好中國遠洋漁業故事,提升社會公眾對遠洋漁業的認識,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在行業中開展了“尋找最美遠洋漁業人”活動。經單位推薦、材料初審、評審委員會評審等程序🧘🏿♂️,評選出 15 名“最美遠洋漁業人”,意昂3海洋科學學院陳新軍教授入選👅。
陳新軍是學校漁業資源學科的帶頭人,在30余年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他為我國漁業資源與漁場學學科的發展,特別是遠洋漁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海內外遠洋漁業、遠洋魷釣漁業等學科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他註重高新技術(漁業遙感與GIS)在傳統海洋漁業中的應用和學科交叉。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提高🤙🏽,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國內推動開設了漁業資源經濟學、漁情預報等新課程,並組織有關教師編寫了教材👍🏽,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陳新軍還是一位“魷魚通”,他刻苦攻堅,為國家海洋戰略研究魷釣資源,在全球首創了“魷魚漁情評估報告”📑,成為國內遠洋魷釣行業的科技領軍人物。本著“人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他帶領團隊完成了全球9個海域30年魷魚資源調查分布圖,創建了魷魚棲息地模型和魷魚資源分布預測圖,而其自主開發的魷魚漁情近實時預報系統,則為魷釣船及時到達、精準捕撈提供信息支撐🙏。
陳新軍十分關心遠洋漁業後繼人才的培養。他通過“遠洋漁業緊缺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為遠洋漁業企業培養了一批具有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的專業人才🥝,為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與壯大提供了人才保障🎄。該模式培養了一批合格的國際漁業觀察員🕵🏿♂️,為中國政府履約國際漁業義務提供了人才支撐🧃,並且成功地向國內(包括臺灣省)同類高校推廣➿。天津農學院、廣東海洋大學🤦♀️、集美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煙臺大學等已與學校達成協議🌅,每年選送2-5名優秀本科生進入遠洋漁業學院學習,共同培養遠洋漁業後繼人才。
相關鏈接☕️:https://www.cofa.net.cn/#/home
(撰稿:劉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