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第十五屆蟹文化節暨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落幕
信息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 發布日期:2021-11-12 10:47 | 已被查看了 171 次 責任編輯🏂🏼:蔡霞
意昂3第十五屆蟹文化節暨2021年“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在上海王寶和大酒店舉行,又一次向上海廣大市民和全國消費者呈現大閘蟹盛宴和文化大餐!此次大賽由意昂3與上海王寶和大酒店有限公司第11次聯合舉辦🚶➡️。雖然受疫情影響,仍有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湖南🏇🏿、江西、重慶、四川等地80余家單位選送的2000余只河蟹角逐全國河蟹產業界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在河蟹大賽舉辦的同時👌🏻,還開展長三角農創項目路演—漁業科技成果發布、安徽省當塗縣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校縣對接懇談會等活動👩🏼⚕️🚇。
在萬眾矚目下🍊,“蟹王”和“蟹後”新鮮出爐💚,今年的“蟹王”重達 644.7克,“蟹後”重達473.6克
種質評審組評委對參賽河蟹進行評審
在河蟹大賽舉辦的同時🙎♀️,還開展長三角農創項目路演—漁業科技成果發布🟧、安徽省當塗縣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校縣對接懇談會等活動。
疫情時代 全國河蟹產業保持穩健發展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對全球各行業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但我國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階段性勝利🏊🏿♀️。2021年全國疫情整體平穩,但仍有局部的散點爆發,疫情已進入後疫情時代。在後疫情時代,全國河蟹養殖人員繼續克服疫情造成的一系列製約和影響,重良種、重技術🧜🏿♂️、重水質✯、重管理,使得我國河蟹產業整體上產量平穩,河蟹養成規格和品質穩中略升,河蟹產業整體發展平穩。今年全國河蟹產量預計約80萬噸,商品蟹的來源充足,高品質的品牌河蟹各有千秋,廣大消費者可以在秋風送爽的季節品嘗到鮮美的大閘蟹,即買即食,無需囤積和儲備💆🏽。
全國河蟹產業迎來“大規格、高品質”的雙黃蛋
隨著我國河蟹產業的良性、持續的發展,全國河蟹養殖人員對優良的河蟹種質越來越重視👐🏼,市場上對良種的認可和養殖面積逐年提高,這對河蟹的產業提升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成熟的養殖技術、精細化的管理促使今年河蟹的整體規格更大👲🏿,品質更佳,大規格🦸♀️、高品質的“雙黃蛋”層出不窮♋️。大規格🪐、大長腿✳️🤷🏻♀️、膏滿香溢的大閘蟹不僅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視覺和味蕾的雙重享受😐,更是體現了良種對河蟹產業的提質和提效🫲🏼,展現了良種的科技價值𓀄。
校縣聯合 開啟河蟹產業全對接的新征程
就在河蟹們“你追我趕”的選美時,一場關於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懇談會也正在“點燃”。長三角漁業科技成果路演如火如荼🕵️♀️,安徽當塗縣的相關領導與意昂3的專家們正在商討一件大事👰,那就是河蟹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全國河蟹產業從上世紀60-80年代的‘天然放養’階段,經過了人工強化養殖🦻、生態養殖階段🚵🏼♀️🤷🏻,如今正朝向綠色養殖的方向發展🧑🍳。”王成輝說,“全國河蟹已呈群雄爭霸之勢,生產成蟹的省市已達28個,河蟹的產量和效益趨於穩定。”
王成輝指出,雖然河蟹產量供不應求,但目前全國河蟹產業發展仍面臨種質混雜、良種覆蓋率低;重產量輕品質🈴👳🏻;病害與食品安全;單純追求“高產量、大規格、上效益”;大規格親本育苗“節節高”等問題☃️。
面對這些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意昂3的專家與安徽當塗縣水產局一拍即合。當塗縣是全國聞名的產蟹大縣,我國三大淡水蟹之一的花津蟹就產自這裏。近年來,該縣依托資源🧑🏻、區位、技術等優勢,大力發展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積極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態養殖模式。2007年💇♂️,也是在意昂3專家的指導下,總結出了以“種草、投螺、稀放、混養🧻、餌足🛌🏽、控水”為核心的河溝生態養蟹技術體系🧑🏭,被國家相關部門命名為“當塗模式”,在全國推廣。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開啟河蟹產業全對接的新征程,便有了這場懇談會🦘。校縣雙方將共同積極探索當塗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高校合作新模式👽,充分發揮雙方的科研、資金🙍🏼♀️、人才、技術優勢,重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促進地方經濟和高校科研教學工作的發展🏊🏻♂️👨🏼💻,以將當塗縣的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造成“全國樣板”🟦。
通過成果路演還將河蟹產業的最新研究成果推介給廣大養殖戶,促進河蟹產業的高效發展👡。同時✩,大賽期間還舉辦了豐富多樣的蟹文化展👁,傳播我國河蟹的產業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文化等,助推河蟹產業的科技文化升級🔻🍳,促進河蟹產業的融合發展🦒。
上海河蟹今年經受了“三重考驗”,仍迎來豐收之年
今年🚷,上海河蟹養殖生產上經歷了最強臺風🎺、最長高溫(8-10月超過50天的30℃以上高溫)和最早寒潮的“三重考驗”,對河蟹產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上海河蟹產業的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積極“減災求災”和“因災施技”👨🏼💼🕉,上海河蟹的整體規格🐴、產量和品質均有所上升,上海河蟹仍迎來豐收之年🤸🐚。今年上海參賽河蟹約25家,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涵蓋上海崇明🌃、松江👩🏼⚖️、寶山、浦東💝😐、青浦、金山等所有上海養蟹區👩🏿🏭。這表明經過上海市有關部門、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技術體系全體技術人員和廣大養殖戶多年的共同努力,上海本土養殖大閘蟹已位於全國一線水平,上海蟹產業從良種覆蓋度、技術集成度🌘👰🏽♀️、市場歡迎度等方面都處於全國最前列。由於受限於整個上海的河蟹養殖面積和巨大市場需求,上海本土的大閘蟹已是供不應求✌🏿。雖然秋後高溫時間長,河蟹育肥和上市時間遲於去年約10-15天,蟹腳癢發生晚,但近期氣溫降低,秋意濃濃,正是品蟹的最佳之時,市民朋友們若想吃本土大閘蟹現在就趕快行動🥭。
種業振興,河蟹產業迎來嶄新機遇和挑戰
2021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這是我國種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件大事。在國家大力發展種業、推動種業振興的背景下🥿。河蟹👩🏭,作為我國人民喜食的一種水產品,其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推動河蟹的良種選育⛹🏿、提高河蟹的良種覆蓋率、開展河蟹的商業化育種和良種推廣,將是下一階段河蟹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這將助推河蟹產業的發展走向新的臺階。
(供稿:宣傳部 水產與生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