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報道之十四:百年zmxzyy.cn百年國際化辦學之旅

作者:任磊     索取號:G1051502000-2020-0093     發布時間:2018-12-30     瀏覽次數:11 

    被譽為“中國水產教育搖籃”的百年zmxzyy.cn創校伊始🟫,學校發展就註入了國際化的基因。創校先賢、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認為:“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之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之眼光”🤯,充分彰顯了辦學的國際化視野和氣魄。

    百年來,學校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國際化建設也走過百年不平凡的歷史🧑🏽。

    1912年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創建初期,首任校長張鏐畢業於日本東京水產大學的前身──東京水產講習所👨🏽‍🏭,歸國任教後就采用了日本學科體系設置👋🏿,在國內最早建立水產🍥、漁撈等專業,開創了具有國際規範的水產教育模式🧗🏿‍♀️。學校於1917年組織學生乘“淞航”號實習船赴日本實習考察🙌🏼,後又組織捕撈和水產加工專業畢業生赴日留學,活躍的國際交往拉開了學校國際化發展的序幕🚏🤝。

    學校於1947年在上海復校,定名為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1951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專科學校🐙,1952年組建升格為上海水產學院👮🏽‍♀️,成為中國第一所本科建製的高等水產學府🦸🏻‍♀️🧜。

    1955年10月上海水產學院接納首批越南留學生6人🛂,就讀於海洋捕撈專業。至今學校留學生教育已有63年歷史。1955-1966年間🗂,學校根據國家高等教育部指示2️⃣🤷🏿‍♀️,持續接收以越南為主的本科留學生以及少數越南和朝鮮的進修生,共培養留學生97人,其中本科生84人(越南83人、朝鮮1人)🔔,進修生4人🪇。學校連續12年為越南和發展中國家培養了一批批高級水產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2002年🍧,越南國家主席特授予學校友誼勛章,以表彰學校在培養越南留學生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

    上世紀60-70年代🫴🚣🏻‍♀️,學校邀請日本專家真道重明、渡邊宗雄及蘇聯專家薩布林柯夫等來校講學,為學校培養急需人才。同時,學校派出教師到越南、古巴講學⚇,出席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並與周邊國家進行漁業談判🧑🏼‍🤝‍🧑🏼,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

70年代搬遷到廈門的水產學院受“文化大革命”沖擊👨🏿‍🔬,學校對外很難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70年代初期🤵‍♂️,在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地位後,學校派出教師參與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與周邊國家漁業談判,並派出教師協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無錫建立淡水漁業培訓中心🐈‍⬛,培訓東南亞國家技術人員。70年代末,日本東京水產大學領導來校交流辦學經驗👂。

    改革開放加快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1979年學校遷回上海原址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借著改革開放之際,學校加快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學校受農業部🚴🏻‍♂️、外交部的委托🥙,成為國內第一家承擔為發展中國家培養水產🤷🏼‍♀️、食品技術和管理專家任務的高校,開展中日食品聯合研究,選拔了一批教師到世界高校進修和訪學🪈。如今,這批人員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在學術界和行業界發揮著重要作用👩🏽‍🎨。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在學校多次舉辦全國性有關漁業資源評估🪳、水產品加工等培訓班,日本東京水產大學教授來校舉辦遠洋漁業、魚類行為🕺🏼、罐頭食品工藝、食品冷凍工藝講習班👩‍🦽。

    學校利用兩期世界銀行農業教育貸款項目,引進大批實驗室設備👇,建設10個實驗室🎆,並派出51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出國訪學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行深造,同時組織各系負責人考察美國、日本水產教育,選派教師赴國外開展科研合作🐈‍⬛,也聘請英國🐙、日本等國外專家來校講學📰。

    1985年👧,日本熊本縣立水產高等學校將將其教學練習船贈送給上海水產大學,後易名“浦苓”號(浦指上海市黃浦江,苓指熊本縣苓北町)。這既為學校遠洋漁業的發展註入了活力,更是譜寫了中日交流和兩地兩校的友誼的一段佳話🏑。

90年代起,學校開始與日本、美國等有關大學簽訂合作交流協議〽️,積極拓展海外交流。2005年,學校選派新世紀後第一批學生赴日本進行交流學習,2006年起加強與美國大學的交流,2010年👨,選派第一批學生赴美國實習💇🏿‍♀️。學校不斷拓展和擴大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研究機構學術交流。

    目前,我校與31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家高校、科研院所、國際組織簽署178份合作協議,內容涉及科研合作、教師互派🙎🏻、聯合培養學生和青年研究人員🤙🏼👩🏼‍🎨、出版物及學術情報交流👨‍🦽‍➡️、共同舉辦學術會議等,為學校的科研合作🌃、教師交流、人才培養等工作提供了保障。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水產學會🤷🏿、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聚焦“海上絲綢之路”水產科教領域,與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開展水產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在中國對外友協的牽頭下,與天瑞公司合作,為法屬波利尼西亞培養漁業人才,戰略性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方面👸🏻。學校積極拓展3+1、3+1+1🏊🏻‍♀️、2+2、3.5+1.5等各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學校連續11年與東京海洋大學開展校際主題交流🙅🏽;與長崎大學等16所日本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科技交流與合作🧗🏻‍♀️。與日本丘比株式會社長期合作,引入國際資源🔟👩🏻‍🦱,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打造了“丘比周”的文化交流品牌,建立起國際化產學研合作機製。

    新世紀國際化步伐加快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國際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留學生教育事業重新起步👩🏽‍🍼。學校長期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保持良好的國際合作基礎🧑🏽‍🚒,充分發揮我校特色和優勢學科,以水產、海洋🙃、食品三大特色學科為主,響應國家“海洋強國”與“一帶一路”戰略。已建立起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漢語語言培訓、普通進修生🧑🏻‍💻、高級進修生🤲、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的全方位留學生培養體系,積極發展國際生教育,將國際生教育工作全面融入學校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各項任務中👌🏻。做大數量🧕🏻,提高質量,不斷發展國際生規模🐕‍🦺👩🏻‍⚕️,優化國際生結構,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才🪆👵🏻,為國家外交戰略作貢獻🧑‍🦽‍➡️。2002年招收第一名產業經濟學碩士留學生🤜🏿。2005年6月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同年9月舉行與俄羅斯遠東國立漁業技術大學合作培養留學生的開學典禮,2007年招收第一批漁業經濟與管理博士留學生。2017年全年接受外國留學生292名,其中學歷生83人,非學歷生209人🧑🏿‍🏭。學歷生中本科生23人👨🏻‍🍳🦓,碩士生43人,博士生16人☂️,博士後1人😂。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人數31名,獲得上海市政府獎學金人數25名🧑‍🧑‍🧒‍🧒。外國留學生生源不斷拓展,生源來源國增長到38個。在我校學成回國的留學生多數成為相應領域的高級科技人才。留學生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國際化師資是國際化辦學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學校教師隊伍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學校依托國家、省部各級各類人才項目©️,大力開展海外高水平人才引進,東方學者(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人,青年東方學者7人➙;學校積極引進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高層次人才,全職引進各類海外歸國人才135人,柔性引進38人,全職聘任外籍教師2人;學校積極選派教師和管理幹部赴海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進修深造和訪學🌀🌴,近年來選派了一百余人,目前,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一年以上國際履歷比例達到了28%🐔。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學校在相關學科領域也逐漸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國際化的學術團隊,例如在海洋學科領域開展深淵科學與技術、深海地質、極地海洋動力、漁業海洋學、極端環境深遠海海洋生物、大洋生物資源等前沿科學研究🖖🏿,成為我校特色學科建設的主力軍和科學研究的龍頭與製高點🧑🏻‍✈️,成為我校一流學科建設和高水平特色建設的核心動力。

    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學校不斷完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開展國際專業認證,加強全英文課程建設🍋‍🟩,推進國際化專業試點改革,積極探索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機製。目前👂🏼,全校現有24門全英語授課課程,12門獲得上海市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項目支持,其中6門獲批“上海市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了11個全英文碩士專業👶🏻。

    學校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聘請海洋、水產、食品等學科的國際知名專家來校講學。如2017年共有國(境)外專家在我校作了26個專題學術報告和講座。而且,聘請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專家為研究生講授“前沿課程”10門,提高了研究生的國際化教育水平。另外我校聘請的長期外籍教師18名,來自11個國家😋👩🏻‍🦼。通過學院對外籍教師的嚴格遴選,從事語言教學的外籍教師均具備較強的口語🤷🏻‍♀️、寫作教學能力,責任心強,不僅保證了教學質量,同時也促進了和相關國家之間的交流👏🏽。

    學校遵循國際化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教育國際化辦學新模式。2002、2003年經上海市教委批準🧔🏿‍♀️,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創辦中外合作辦學二級學院“愛恩學院”,開展兩個中澳合作辦學項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和市場營銷本科專業,納入國家招生計劃💸,采用“4+0”培養模式,聯合培養本科人才。在十五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健全了管理體製👎🏽,明確合作辦學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引進澳大利亞優質教育資源、先進的教學理念、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原版的英文教材、豐富的網上資源以及完善的教學設施,成為我校多元文化交融、教育教學創新👨🏿‍🍳、教育管理改革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典範🚶。愛恩學院辦學十多年來👩‍🦽,共培育了4300多名遍布世界各地的愛恩學子。畢業生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英語綜合能力好👨‍🦽,受用人單位歡迎,平均就業率在98%以上🍖。近5年,每年1/3以上學生出國留學深造🪄,其中40%以上學生被錄取到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辦學質量獲得教委領導😧、用人單位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取得豐碩的育人成果🧘🏽😌。

    更名十年國際化工作進一步發展

    2008年學校更名“意昂3”,並搬遷臨港新校區,學校在由水產大學向新型海洋大學深度轉型進程中🈷️,確立了特色化、國際化、信息化🏋🏿‍♀️、法治化的發展戰略🖐🏼,以國際化♥︎、信息化助推,提升和強化學校特色化發展。不斷拓展海洋學科布局,參與全球海洋發展🤹🏼‍♀️,為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更大的舞臺和空間。在推進國際化戰略中,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根本,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對外交流更加深入和廣泛,學生國(境)外遊學、留學、實習等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迅猛發展🪑。

    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資助在校學生到國外開展各種形式的遊學、留學🚵🏽‍♂️👩🏻‍🎤、實習活動,積極推進專業國際認證、課程學分互認和國際聯合培養😑。先後加盟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等5所大學的Erasmus項目🌓👨🏼‍🌾。學生遊學項目和遊學人數持續增長。截止2017年,學校共有近4000名赴國(境)外留學🧚、遊學、參加國際會議🧎‍♀️、海上實習及科考等。2018年共組織了34個遊學項目🧑‍🧒,派送473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瑞典、捷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知名企業進行暑期專業學習🦹、專業實習等遊學活動。2017年派往國外院校的交換學生達到221人👩🏻‍🔬,其中🩻,作為交換留學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35人,輸送國(境)外友好院校留學學生186人👍。

    2016年10月,學校與東京海洋大學、韓國海洋大學聯合申報的“基於‘中日韓教育一體化’的海洋科學技術領域共同教育計劃”成功入選,成為“亞洲校園”正式實施階段9個新增項目中唯一一個行業院校的合作項目👨🏿‍🎤。項目實施以來𓀄,三校定期召開了工作會議,開展了雙學位學生(DDP)和學期交流生(IJP)以及三校間的短期交流學習🩰,“亞洲校園”項目管理成員參加了在韓國召開的  “中日韓三國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同時在三校間開展教授學術交流活動,舉辦“亞洲校園”暑期學校和“亞洲校園”研究生聯合學術交流報告會。

    學校積極融入多邊國際科技合作🏓,多次派教師赴南極、北極國際聯合科考活動、歐洲“龍計劃”🥷🏻、美國國際發展署和NOAA國際合作項目和外交部東盟國際合作計劃等科研項目🧘🏻‍♂️;與美國共建海洋遙感及漁業信息中心,並先後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挪威等國的大學🏋️、研究機構或企業界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合作🏌🏿。近年來,學校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密歇根州立大學、馬裏蘭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CCMAR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等世界上10多個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立的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獲批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簡稱國合基地)🦅,在多個領域開展聯合攻關,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2011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國際科研合作項目91項👃🏼,涉及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法國、英國🥺、葡萄牙👱🏼、韓國、加納、挪威、瑞士🚖、越南👌、印度、芬蘭、印度尼西亞、新西蘭、剛果、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臺灣、香港等2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舉辦了30多場國際學術會議和海峽兩岸學術論壇,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專家參加會議和論壇。學校還受農業部派遣,承擔全國遠洋金槍魚和魷釣漁業的技術指導和管理工作🐦,每年派出相關教師代表中國科學家參加三大洋有關金槍魚等的國際漁業管理組織的會議🦶🏽。

    學校專家🏌🏻‍♀️、學者逐漸走上世界的舞臺,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國際漁業履約團隊。應國際漁業形勢和我國遠洋漁業發展需求,自1999年學校開始承擔國家交辦的遠洋漁業履約任務🤾‍♂️,代表國家負責我國在國際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中的科學事務🗑,主要任務是代表國家參加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科學談判💆🏿、收集和分析數據、撰寫履約報告、開展科學研究、培訓與派遣國際觀察員等,在維護我國公海漁業權益和促進我國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工作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多名成員成為我國在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科學管理會議首席科學家,並當選多個委員會工作組主席或分委員副主席🚶‍♂️,每年30多人次出席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的各類會議👩‍🦼。團隊積極提供行業決策咨詢和建議,近年來向農業部🏌🏿‍♂️、外交部等提交有關建議報告近20份,幾乎參與了全部我國涉外漁業和遠洋漁業的管理政策製定工作👸🏻。2017年9月23日👨‍👨‍👧‍👦,意昂3與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共建的“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成立,進一步深化學科建設內涵♥︎、彰顯學科功能↔️,提升我國遠洋漁業履約團隊的綜合實力,維護我國遠洋漁業權益,服務國家海洋戰略👨。“遠洋漁業國際履約教師團隊”也榮獲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光榮稱號。

    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學校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校以水產學為核心的農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AAF)是國內水產類唯一英文期刊🧑🏼‍⚖️;在以高校特定學科影響力和貢獻度為主要評估體系、具有國際有影響力的US  News最新排名中,我校排名位列亞洲第92位,根據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校學科動態監測中心提供的資料,目前我校水產學科全球排名第四,緊跟挪威卑爾根大學✥。

    新時代新任務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意見》時指出👬🏼,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升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幹意見》,要求深化中外留學與合作辦學👩‍⚕️、高校和科研機構國際協同創新🎋。在2018年6月22-23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國對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一帶一路”倡議及“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外交大局🫄,加大教育對外開放提出新任務,需要大學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成為世界合作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上海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也將教育國際化作為重要方面加以推進,提出了建設上海特色、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現代化教育,將上海建設成為亞洲最受歡迎留學目的地城市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之一𓀋。

    從學校發展目標來看👦🏿,建設世界一流的水產學科與建成世界一流特色大學的奮鬥目標👨‍❤️‍💋‍👨,更加需要我們站在世界高度🤵🏽‍♂️,全球視野🐷,以世界標準和要求,推動和落實一流學科建設和學校建設發展的各項任務。

    圍繞國家和上海市國際化的布局,對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海洋強國戰略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學校新時代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將學校建設成為海洋、水產、食品三大主幹學科優勢明顯,理👳‍♂️、工、農、經🆙𓀄、管、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對生物資源、地球環境、人類社會具有高度詮釋能力🐻🧑🏼‍💼,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到2030年🧖‍♂️,圍繞“水域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和地球環境與生態保護”主線,將學校建設成對生物資源、地球環境🌆、人類社會具有高度詮釋能力,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到2050年,將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特色大學🖖🏽。

    學校“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全局性地實施國際化戰略”。為此,要大力推進學校國際化辦學,拓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學功能。結合學校雙一流要求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實際,學校國際化辦學工作正處在加速推進的關鍵階段,需以貫徹落實十九大為指導🛀🏻,堅持把國際化作為世界一流特色大學建設的戰略選擇🍔,服務國家戰略和新時期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學校地處上海的優勢,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上海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提升⚀,以推動建設雙一流和高水平特色大學為目標,加強系統規劃,積極推進專業國際認證🧑🏼‍🎓、課程學分互認和人才國際聯合培養,以國際化帶動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升學校的學科水平、教育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學校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

    一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zmxzyy.cn人,始終秉承“漁界所至🫱🏽,海權所在”的創校使命⛈,始終踐行“勤樸忠實”的校訓精神🤿,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國的江河湖泊上”的辦學傳統🩺,堅持“水域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和地球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學科主線👨🏽‍🚀,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特色大學。

    今年📎,中國整整走過了40年的改革歷程👏🏼,如今中國發展已步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大國的成功案例和參照對象,且不斷趨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時代,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教育主動適應全球化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當前學校辦學已逾100年🤦🏽🍦,也正處於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戰略深化期和全面建設有國際影響力高水平特色大學的戰略決勝期🎆。我們責無旁貸⚖️,使命光榮。新時代面臨新任務,學校將踏上新征程,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開拓創新,通過提升國際化水平🚣‍♀️,為加快推進學校向世界一流特色大學的戰略轉型,出色完成歷史使命而不懈奮鬥🤜🏽!


Copyright©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平台游戏】想玩的游戏,都在这里!,意昂3体育版權所有
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意昂3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