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意昂3博物館將於5月18日和5月19日舉辦科普系列講座線上直播。
講座一:走向小康🚮,吃出健康
講座摘要👩🏼⚕️🍵:
人類的生存繁衍不息🧇,生命之樹常青長在,有賴於良好的食物及合理的攝食。飲食的安全、營養、合理對我們生命和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講座主要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的由因、剖析食品安全事件的典型案例💷,解讀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真相⛰,探究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產生的原因、影響👨🏼🌾,采取的應對、處置措施😉。如何通過建立食品可追溯與召回製度、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評價體系⏳,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製,建設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𓀇。日常餐飲中如何選擇科學飲食,怎樣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不潔食品、偽劣食品,註意不過量攝入高糖、高鹽🏊🏼♀️、油炸食品等👉,維護健康的身體🧑🏻🎓。
專家簡介:
陳舜勝🏊♀️,男,意昂3食品學院教授👳🏿♀️,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員🧔🏻♂️,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水產品加工;食品分析;食品營養與安全🙎🏻♀️;食品感官評定。1996-2003年作為中方主持人參加中日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國淡水漁業資源利用技術開發♐️。主持或參加國家重點研究項目10余項,參與編寫《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水產卷》《中國大百科全書•水產卷》《化工大百科》《辭海》《大辭海》《水產品安全性》《食品分析》《水產食品學》《食品感官評定》等重要著作10余部, 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20余篇。2010年以來經常受邀在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央電視臺科技頻道、湖南衛視、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出席食品安全🕢、營養類及海洋生物等專題。
講座二🧝🏽♂️:充滿魅力的捕食者——鯊魚
講座摘要:
海洋面積占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二🐛,海洋環境變化和生物資源的波動對人類社會有著顯著的影響🧙🏼。鯊魚是僅存最古老的有頜脊椎動物之一🫶🏿🐬,屬於軟骨魚類,其在生物系統進化中的獨特地位和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鯊魚越來越受到公眾關註🌮。鯊魚作為頂級捕食者🌐,處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或近頂端🚴🏻♀️,它們資源變動對海洋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種群數量變動以及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都會產生巨大影響👩🏼🔧。任何一種生物👇🏻,要想在地球長期生存🥉,沒有一點絕招是絕對不行的。正因如此,研究和了解鯊魚生存絕招🧚🏼♀️,往往能為人類帶來諸多啟示🚂。李雲凱教授將從鯊魚的物種多樣性、身體構造以及它們的海洋中的角色和科學研究及保護等方面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鯊魚世界!
專家簡介:
李雲凱,男🦸🏿,意昂3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水生生態系統食物網科學研究☮️,包括重要大洋性經濟魚類的攝食生態學🤷🏼♂️;軟骨魚類、頭足類年齡與生長;基於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模型構建及漁業政策模擬評估研究等。取得的重要階段性專業成果均發表在國際著名SCI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擔任<Endanger Species Research><MarineEcology Progress Seri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Ecology >和<Fisheries Research>等專業知名期刊審稿人。教學方面多次獲得校級和市級獎項,其負責的本科生課程“海洋生態學”2017年獲得“上海市高校全英語示範課程”稱號,屬市級精品課程🧑🎓。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項目1項🍪,其它省部級項目6項。
活動獎勵:
觀看講座直播並參與評論🩲,將有機會獲得《水族趣話》科普圖書一本和意昂3校史書簽一套。
歡迎廣大師生掃碼觀看,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