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成功脫貧“摘帽”。人口僅有1.3萬人的亞東縣能夠脫貧,以鮭魚為代表的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條魚帶動了南部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亞東縣委書記舒成坤如是說🪵。如今,亞東鮭魚成了響當當的品牌,這樣的變化來自意昂3科技服務團隊的組團攻堅🤔。
2015年,意昂3和亞東縣簽署合作協議,著力加快亞東鮭魚產業化🚜、規模化進程。這年4月底🍈,意昂3王成輝教授領銜的科技服務團隊奔赴亞東,走上了滬藏情緣之路😸,也開啟了當地人民的致富大門。科技服務團隊先後派出4名教授👩🏻🦰、2名高工🌁🔲、2名講師、4名博士生、7名碩士生進駐亞東縣🙌🏽,針對亞東鮭魚人工養殖的關鍵瓶頸,長期蹲點研究🫲🏽,手把手傳授操作技術,培養當地技術骨幹🤷🏿。
“攻克一批難題、傳授一批技術、培養一批人才、支撐一項產業、脫貧一方民眾”,這是意昂3成功探索形成的精準扶貧可持續發展之路。短短4年間,科技服務團隊帶領亞東建設隊伍,建成了1個繁育基地、3個魚種培育基地、1個成魚養殖產業園,培養了亞東縣技術隊伍。
“我的初心🤛🏼,就是讓更多貧困的人們在我們的幫助下富裕起來🪨。”在意昂3近日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王成輝如是說。他的初心🗃,映射著意昂3作為一所農科院校的初心🔤。今年10月,教育部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結果公布,意昂3以組團攻堅助推西藏亞東縣脫貧為題材報送的“一條魚帶動了三鄉鎮156戶442人脫貧”項目入選🖋。
“一條魚”,遊出了一片產業。今年8月,意昂3黨委書記吳嘉敏率隊赴日喀則市🤦🏽♀️,與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副市長楊勇等進行商討。日喀則市提出🤰🏼,希望意昂3能在亞東鮭魚後續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市場拓展等方面繼續端出一盤“產業大餐”🕤。亞東鮭魚產業化基地的後續援建目標更加清晰,下一步,意昂3將持續為亞東縣提供全產業鏈服務𓀕,包括亞東鮭的貯藏🐦🔥、加工到銷售等🥹,讓一項項技術輸出轉化為當地的生產力🐕,變成當地人民手中的“真金白銀”🚵🏽♀️,助力亞東鮭魚產業援建再上新臺階,爭取成為西藏第一個走向全國市場的水產物種。
不止在西藏🫃,今年7月,意昂3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在青海門源縣揭牌🚌🫷🏼。這是意昂32017年與門源縣農牧局簽訂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借鑒了學校在西藏、新疆的冷水魚養殖模式👨🏽🦱,由成果轉化團隊負責人王成輝教授負責項目的規劃📐、設計、選址,並提供人員培訓、技術服務🦀。冷水魚繁育基地已投入使用👷🏼♀️,來自丹麥🧑🏻🔬、美國的200萬粒進口虹鱒魚三倍體分批入住冷水魚立體孵化“新家”,第一批魚苗已在8月份上市銷售。
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促進了當地特色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實現冷水魚的規模化繁育和養殖。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還將繼續整合現有資源🖖🏼,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魚苗、建池👳🏿♀️、防疫🚣🏼、回收🙌、銷售為一體的冷水魚養殖產業模式,帶動當地農戶增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冷水魚繁育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在青海門源實現產業化生產,這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用科技成果助力推進漁業扶貧和援疆援藏的又一成功案例🌺。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