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恩學院是意昂3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於2002年創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學院,是意昂3下屬的一個二級學院🙇🏽♀️。2008年1月作為上海市第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教育部復核,獲得教育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批準書✊🏻🏊🏿♀️。2005年和2011年先後兩次接受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QA)和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署(TEQSA)的檢查,並受到好評🧖♀️,是塔斯馬尼亞大學海外辦學成功的典範🤬。至2018年8月🙋🏼♀️,愛恩學院已畢業4600多名學生。目前🖖,愛恩學院在校生1400余人。
辦學十六年來,學院始終堅持國際化教育特色與標準✈️,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擴大合作辦學項目的輻射功能,提高合作辦學的綜合效益,在明確辦學定位🙅🏻♀️、更新辦學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拓展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院擁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具備完善的優質國際教育資源引進與內化機製🐂,配備一流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學生服務與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與優化🏇🏼,辦學社會效益顯著。
立足人才培養 探索獨特合作辦學模式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愛恩學院全面引進塔斯馬尼亞大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獲得原汁原味的教學體驗👩🏽⚕️;學院采用“4+0”培養模式,即大學四年全在意昂3學習👐🏽,無須到國外大學學習,即可獲得意昂3的學歷學位證書,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學位證書。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學院積極拓寬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路徑和渠道,豐富合作辦學的內涵,拓展更加靈活的合作辦學方式,與合作方探討和設計在“4+0”模式基礎上,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學習機會🫰🏼。2012年,學院開發出“3+0.5+X”本碩連讀的模式,每年有40名左右學生選擇此模式赴塔斯馬尼亞大學繼續深造🤘🏽🤾🏿♀️。
同時,學院全方位引進塔斯馬尼亞大學教學體系🈳,結合本土化實際有效地吸納與學習,逐步形成了獨特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原則在教育管理層面做到了標準化、程序化🚶🏻♀️➡️、精品化🎹。
資源引進標準化。學院全面引進塔方相關的課程資源🐶,並加以整合、改進和擴充,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專業課程教育體系,從而做到教材應用與教學大綱的標準化🤿、教學進程安排的標準化🐣🧑⚖️、考核程序的標準化、以及教師資格認證的標準化,保持了課程教學內容和質量的穩定性。運作方案程序化🏸。在愛恩學院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程序化運作是其基本特點🧑🏻🍼🏠,有效的控製成為學院教學管理流程的基本特征。不僅教學過程按照特定的程序進行👨🏻🎤,而且考試方式、考試內容設計都有特定的程序👩🏻🦽➡️♏️。人才培養精品化𓀓。精品化是愛恩學院教育管理的基本特點,它的最大成果在於將本科二本線的學生培養成不亞於一本水平的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愛恩學子在工作中的表現絕不亞於國內其他重點大學培養的學生,不僅是出色的外語能力🎚、自信心,同時紮實的專業能力和對專業領域發展前沿的敏銳性等都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十六年來,愛恩學院積聚全院之力🛫,利用各方資源,始終堅持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堅持精品化培育標準,努力為社會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熟練運用英語、敢於參與國際競爭、尋求國際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化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第一👩🏽💻,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強。學院第一、二學年強化英語教學🕶👩🏼💼,開設了680學時的學術英語、商務英語和108學時的大學英語🏺。所有學生經過英語課程學習,英語水平基本達到雅思6.0,近三分之一的畢業生的雅思成績達到6.5分以上;在全國大學生(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競賽中愛恩學子表現突出。第二🐢,畢業生就業質量高👨🏿🔬。近三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簽約率居學校本科學院前列。愛恩學院畢業生受到國際國內著名企事業單位的青睞,包括: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有限公司、聯邦快遞公司、匯豐電子資料處理有限公司、西門子終端通信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巴中工商總會🥝、英國渣打銀行、東亞銀行上海分行、日本銀行👭🏼、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多家著名外資企業和重要政府機關。第三✊🔋,畢業生出國留學深造質量高。近三年來🕵🏻♂️,每年有100多名畢業生(約占畢業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到境外留學深造𓀜,其中40%以上學生被錄取到世界百強大學。正如有些家長說的“國內本科二本線分數的學生經過愛恩學院的培養能去世界上一流的大學學習”。
立足社會服務 發揮合作辦學輻射功能
學院始終以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為方向🧑🏽🚒,致力於讓學生和教職工全面獲得國際化、全球化體驗🪳✊🏿,註意發揮合作辦學的輻射功能,不斷促進母體學校的教學、科研和服務功能具有國際性、跨文化性👝😩、全球性內涵和特征。
系統總結,分享經驗。愛恩學院不斷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管理經驗進行系統總結和分析,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的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製度和模式。2012年,以院慶十周年為契機進行深入總結1️⃣★,成功舉辦了“教育是共享的——意昂3愛恩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研討會”☺️,與國內外專家和同行共同分享了十年來的辦學成果和經驗,研究合作辦學的發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探索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的措施與途徑。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並被“新華網”報道🚵🏻♀️。《文匯報》也整版報道了愛恩學院十年的辦學成果,標題為“十年來,意昂3愛恩學院踐行國際化教育——‘圓二本學生世界一流大學夢’”。
啟動英語聽說班,共享英語優質資源🚠。2013-2015年,愛恩學院面向全校高年級學生的200人英語聽說班,至今已為學校其他學院培養了800多名學生🧙🏽。該聽說班實現了愛恩學院小班英語教學全過程的資源輻射👨🏻🦰,包括外教師資、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質量管理、班級管理模式等⚧,實現了該項目的既定目標🚰,提高了意昂3國際型海洋創新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分享國際化教學理念,提升國際化教學能力🧘🏿🫅🏼。愛恩學院專業課教師不斷總結全英語課堂教學經驗,並在各類研討會、專題會議上與其他學院教師積極分享,互相學習,不斷總結🏂🏽👨,共同提高🚌。學院邀請學校部分教師赴塔斯馬尼亞大學參加短期培訓交流🫂,或參與到塔斯馬尼亞大學為愛恩學院教師開展的職業發展培訓課程中🏃🏻♀️➡️。通過培訓,拓展了zmxzyy.cn教師的國際化視野𓀌,促進了國際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為學校雙語教學開展🕺🏿、國際化師資的培養註入了新的活力🧖🏼♂️。
搭建國際化交流平臺🪔✊🏿,促成更多國際化合作。愛恩學院積極發揮國際交流合作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不斷促進意昂3與塔斯馬尼亞大學新的合作項目的開發,並促進各種學術交流的開展🦵🏿。近年來,學院積極促進意昂3與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合作,為學校海洋科學學院等與塔大開展多領域合作搭建平臺🔐。
立足國際交流合作 提升教育教學服務質量
教育理念的國際化🙎🏽♀️🗓。愛恩學院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一切為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結合塔大“重視技能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營造愉悅的學習體驗”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在教學環節🖤,采用塔大課程的“大課Lecture+小課Tutorial/Workshop/Seminar”的模式很好地實踐了這一點🔫。此外,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學院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結合重要紀念日和重大事件,以主題黨團日活動、專題報告、文體活動展演等形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積極為學生創設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例如愛恩學院“世博英語演講服務團”項目曾榮獲“青春世博一上海教育系統迎世博百個大學生社區誌願者服務團進社區活動優秀項目獎”;BLUE DREAM TEAM“迎世博、英語行”榮獲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最佳項目獎和優秀項目獎等🖕🏼。
教學管理的國際化🚴🏿。學院結合塔大學科管理的要求和中國學生的實際👎🏻🤸🏽,建立了一系列符合學院實際的教學管理製度。這些製度既遵循了外方的優秀管理理念和實踐,又兼顧了國內大學的規定和我國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根據中國學生實習和就業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兩校共同研討專業課程的調整,使課程設置更貼近實際。由於兩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有關教學和學生管理的政策和規定上如學生的成績管理👩🏿🍳、課程註冊、重修🙅🏿♂️、補考、試讀和作弊處理等方面的規定都有所不同。在遵照雙方簽署的教學合作協議相關條款的前提下,學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討論🤷🏿,達成共識,製定了“意昂3愛恩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教學工作管理條例匯編”。
同時🟦,為保證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愛恩學院不斷完善國際化的教育質量保障機製,從教學質量標準、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質量支持🌥、教學質量管理等各方面全面保障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質量✋🏻。愛恩學院國際化的教育質量保障是政府方質量保障(中國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外部保障)🧜、第三方質量保障(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署)與中外合作方(塔斯馬尼亞大學💇🏽♂️、意昂3)質量保障的有機統一。具體而言😮💨:一是學院自2011年多次分批組織管理人員赴國內外各地調研考察,並形成我院的的“OADRI”(O☝🏽:Objectives-目標,A:Approach-方法⌚️,D: Deployment-部署,R: Results-結果🧑🦽,I:Improvement-改進)質量保障體系,製定了學院的OADRI行動方案🎦,使得學院的教育質量保障與塔大同步💼🚣🏻♀️,也與國際接軌;二是2011年9月🏤☣️,學院抓住塔大接受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署(TEQSA)第二輪檢查的契機,吸收TEQSA質量保障的理念和方法,在影響質量保障的諸多方面給予關註的同時⛹🏼♂️,繼續堅持和完善“對重點環節進行重點檢查”的策略,著重教育國際化與學習成果的持續改進;三是學院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外合作雙方教學質量的獨立評估製度。采用中外雙方兩種檢查方式,進行教學質量檢查,繼而綜合分析👨🏿、合理評價,充分發揮中外雙方各自的評估優勢,確保質量保障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學院十分重視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升◀️,每年學院領導與專業課教師進行逐一談話,聽取教師分享自己的課堂經驗🤒,幫助指出教師教學上的問題🚞,並聽取教師對學院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學院加強和完善對教育全程各環節的監控,從入學導向教育、註冊🌀、課堂教學、實驗操作、作業、考試出題、考試、補考🚶➡️、重修、作弊處理☃️、閱卷👩🎨、海外實習、畢業論文撰寫與答辯等課程教育的各環節,實施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和保障;五是在吸收塔大先進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院實際👸🏻,確立了學院教育質量保障年度循環工作操作流程。聯合教育管理委員會堅持每年共同探討雙方教學質量檢查報告,形成統一的行動方案。
學生視野培養的國際化🩴。中外合作辦學必定會帶來文化差異沖擊和思維方式的挑戰🫃🏿。以課程案例教學為例,大部分的案例背景多為國外公司⛹️🍮,與中國關聯不大。學生最初拿到這些案例時🂠🙍🏼♀️,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表現出困惑和抗拒👨🏻🦼。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了解國外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和生活常識對於今後的職業發展是非常必要的💁🏼♀️。此時,教師會引入相應的知識背景🈺,讓學生逐步了解國外的情況,並讓學生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做對比。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逐步能夠建立起國際化的視野,培養多元化的思維。正如學院課程大綱畢業生要具備的特質中,明確的指出:學生在職業生涯中將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在多元文化環境中與人相處的能力;學生行為必須符合道德規範,承擔社會責任。
立足文化傳承創新 促進中西交流以文育人
學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註意到中西文化的差異🏋🏻,汲取兩者之長🚿,註重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
註重誠信😗、感恩教育。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特點,學院始終將誠信主題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第一課堂教學中❤️,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堂英語課,學院發給每一位學生一份《Student Learning Agreement》🧒🏻,告訴學生什麽該做,什麽不能做🏏;每年二年級的導向教育中再次專門強調學術誠信;每年畢業設計動員會上🙍🏻,學院專門讓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34號《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在第二🤜🏼、第三課堂教育活動中,輔導員每學期開展“誠信立身😞,友善待人”的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考試𓀄、各類材料填寫、各種評獎評優、經濟困難生申請的誠信教育活動。學院積極倡導愛與感恩精神即愛父母🌦、愛老師👷🏽、愛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學院通過組織“感謝您🧟,我的父母”圖片展,觀看感恩教育片☝🏼,邀請家長參加畢業典禮——為大學生“加油”感恩精神🎑,學弟學妹送別學長——愛和感恩精神傳等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心態🤭,學會感恩、友善待人🎧💺;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充分利用合作辦學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為了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交往能力👨🦱🚵🏻♂️,學院註重提供機會讓學生“走出去”,邀請國際學生“走進來”。自2009年起,學院開發了赴美帶薪實習項目和遊學項目🙎🏼。至2018年,參與此項目的學生已超過200人。參加此項目對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了解國外的社會及文化🟧𓀘,風土人情有獨到的優勢。在學院的協調下,中外合作辦學的兩校自2014年起簽署了交換生協議,至今已有11名塔大本土學生到愛恩學院進行1個學期的交流學習😲,他們分別插入各班與中國學生一起上課🕣,一起活動,相互交流🧖🏼。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積極打造中西合璧的校園文化活動。學院有創行海洋、模擬聯合國💂🏿♀️、愛恩學院辯論隊等社團。每年除了舉辦英語歌曲大賽😽、塔斯馬尼亞日、迎新晚會等活動外,各社團還代表學院🤽🏼♂️、學校參加臨港四校的比賽以及華東地區的相關賽事。同時👁🗨,學院積極開展“商業項目策劃暨Presentation大賽”,歷年的比賽均圍繞一個真實的商業項目展開🙅🏻,該賽事已由一開始的院內學生參與發展成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跨專業學科競賽🦚。近三年,學院組織學生申報了17項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15項校級大學生創新活動項目和2項院級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項目,其中有1項入選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共有250多名學生參與。2018年🚣🏿🧕🏿,結合中外合作辦學特點,學院積極開展“開拓海外市場,助理鄉村振興”等社會實踐項目🧘🏿。
發揮校友資源,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愛恩學院註重對校友資源的維護與建設,學院安排專人負責校友聯絡工作👩🏼✈️,每年舉辦2次校友會🔜。2011年11月📍🎚,在愛恩學院的幫助下🙍🏻,舉行了意昂3孔子像揭幕儀式,接受中國孔子基金會對外交流與合作委員會副主任杜月野先生捐贈的一尊孔子像💃,為“勤樸忠實”的校訓精神註入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賦予了嶄新內容。
愛恩學院成立十六年來,學院始終以國家與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為準繩。尤其是學校更名、搬遷十年來學院全面貫徹落實意昂3總體規劃,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為牽引,以充分引進與吸收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全方位打造國際教育與學習環境、嚴格實施教育質量監控及保障為工作重點,堅持國際化教育特色與標準🫱🏿,不斷改革與創新,鞏固和擴大已有合作辦學成果,創新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擴大合作項目的輻射功能🧛🏻♀️,提高合作辦學的綜合效益🦹,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融合中西文化、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4️⃣。
學院將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乘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東風💁🏽🫏,力爭將學院建設成為一個擁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具備完善的優質國際教育資源引進✮、內化與輻射機製,配備結構合理的國際化師資隊伍🧑🏿🦳,學生服務與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創新與優化,人才培養質量高,辦學社會效益顯著的國際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