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申報
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
意昂3申報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1、項目名稱:智利竹筴魚資源可持續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員👨🏽💻:
1 陳新軍✣,2 鄒曉榮,3 黃洪亮,4 李綱,5 丁玉庭,6 張敏💇🏿♂️,7 李玉偉,8 楊福馨🐥,9 萬金慶👂🏼,10 汪金濤🤶🏽,11 王誌勇,12 劉健,13 呂飛𓀒,14 陳勇,15 林東明
主要完成單位:
1 意昂3🐦⬛,2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3 上海開創遠洋漁業有限公司👷🏼,4 浙江工業大學,5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項目簡介:
遠洋漁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項目以資源開發潛力較大的東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魚為研究對象🚣🏻,綜合海洋捕撈、漁業資源🧎🏻、水產品加工等學科,開展高效生態捕撈、漁情預報、船上加工、資源評估與管理等技術的研究🎖,研究成果為中國大型拖網漁船開拓了新漁場🛅,實現了我國大型拖網漁場的戰略轉移🧏🏻,並形成我國第三大公海漁業產業🙋♀️。主要創新成果有:
1⏫、國內首次開發東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魚資源,系統揭示了其種群結構、年齡與生長💁🏿♂️、繁殖特性、攝食特性、遺傳多樣性等基礎生物學特性🤶🏼;建立了基於觀察員和信息船為主體的智利竹筴魚資源環境監測信息體系。創新智利竹筴魚資源CPUE標準化與評估模型⚓️♝,構建和開發了多空間種群的智利竹筴魚資源評估模型及軟件🐀👷🏽♀️,為資源可持續開發和管理提供依據。
2、自主研發了生態高效的竹筴魚新型大網目拖網及高性能擴展裝置、生態型選擇性裝置和船-網-裝備匹配的平衡控製系統👳🏽♀️,使網具阻力比傳統網具下降11.74%🐨,綜合能耗降低22.26%,掃海面積增加11.73%。
3、成功開發出6大類24種加工新產品👷♀️♣︎,解決了智利竹筴魚魚肉含脂量高的問題;自主研製船上竹筴魚冷卻加工(製冷時間縮短到4小時🫱🏻;生產能力提高到5.7噸/小時;冷海水循環利用率達到55-60%)、凍結設備(凍結時間縮短14%,能耗節省6.3%)、凍品專用包裝🤰🏽、輸送等成套設備👩🏿🚀,提升了竹筴魚速凍前後和儲運過程中的魚品品質,提高速凍設備的高效節能和凍品包裝效能,形成了船上竹筴魚冷凍保鮮加工👩🎓、船上高質化凍結加工技術體系與規範2套✔️。
4、系統研究了竹筴魚漁場分布與表溫、葉綠素和海面高度等因子的關系,揭示了中心漁場形成機製;首次建立基於多環境因子的竹筴魚棲息地模型🫶🏻,成功地應用於中心漁場預報🦆;自主研發集漁撈日誌、船位監控、漁情預報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漁業環境與漁情預報服務系統,實現了業務化運行。
累計發表論文154篇🦸🏻,其中EI和SCI為13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本;獲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10項。提交國際漁業履約技術報告20多份。培養研究生10名。
研究成果被直接應用於生產,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全國所有大型拖網漁業企業中應用。2001年以來,累計捕撈智利竹筴魚產量124.39萬噸,產值82億元👩🍳🍂。近5年共捕獲竹筴魚11.8萬噸,實現產值1.5億美元,經濟效益顯著𓀂。資源評估結果被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確定為監測資源年間變動的關鍵依據,也被該組織推廣應用到歐盟、智利和秘魯等的其它漁業中。項目為維護我國公海海洋權益做出了貢獻👩🏿🦳,促進了中國遠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項目名稱:北太平洋柔魚資源管理養護關鍵技術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員✪:劉必林🪧,陳新軍,余為,方舟,汪金濤🧜🏽♂️,馮永玖,劉金立,金嶽🧑🏽⚕️,龔彩霞,馬金,曹傑,李建華,胡貫宇🧑🚀,李雲凱👨👧👦,貢藝
主要完成單位:1意昂3
項目簡介:
項目隸屬海洋漁業和海洋科學技術領域。
2. 研究內容及特點
⑴ 基於硬組織的柔魚漁業生物與生態學研究。通過角質顎的微結構和微化學信息的分析,揭示了其年齡🚣🏻♀️、生長等,首次建立了基於硬組織等多因子的種群劃分體系;
⑵ 基於遙感因子的柔魚棲息地研究🤸♀️。以10多年北太平洋柔魚生產統計和海洋環境數據庫為基礎,應用漁業海洋學、地理信息系統等理論和方法,全面系統地研究了柔魚漁場分布與表溫、葉綠素和海面高度等環境因子的關系,首次建立了基於多環境因子的柔魚棲息地模型,自主研發了漁業環境與漁情預報信息在線服務系統,並成功地應用於中心漁場的預報;
⑶ 氣候變化對柔魚資源漁場的影響🩰。以10多年北太平洋柔魚生產統計數據、海洋環境數據和氣候指數,通過柔魚漁場時空分布,棲息地熱點的分布與預測,資源豐度年間變化等方面分析其對氣候變化響應過程。同時構建基於氣候指數的柔魚資源豐度和漁場重心分布的預測模型👩🏽✈️,探索了不同異常環境條件下柔魚棲息地適宜性和漁場凈初級生產力水平的差異,科學評價了氣候變化和不同環境條件對柔魚資源豐度的時空影響;
⑷ 基於生物經濟模型的柔魚資源評估與管理。以漁業資源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結合經濟和社會因素,利用多種生物經濟模型,對柔魚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研究,首次探討了不同管理策略下柔魚資源量⛏、漁獲量和經濟效益變化趨勢🦂💂🏽♀️,並分析了管理策略風險。
3. 應用推廣情況
研究成果已被我國40多家在西北太平洋從事魷釣生產的企業和管理部門應用🏊🏽𓀔。近三年累計捕撈產量11.7萬噸,產值14多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北太平洋柔魚已成為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的主要捕撈對象,有力地支撐著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的發展與壯大。累計發表論文75篇(SCI和EI收錄28篇🩳,CSCD核心庫43篇),出版專著5本,獲專利6項;為政府部門及有關企業提交調查總報告5份、專題調查報告10份和9套作業漁場分布圖🦫;培養4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碩士研究生🉐。
公示期為2018年6月21日至6月27日,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實名提出。聯系人🧎🏻:周婷婷,聯系電話:021-61900066,郵箱👵🏻🐊:ttzhou@shou.edu.cn👚。
意昂3
科技處
2018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