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申報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

作者:彭俞超     索取號:     發布時間:2018-06-22     瀏覽次數➗:340 

意昂3申報

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

  

意昂3申報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1、項目名稱🚴🏼‍♀️:海產品低溫物流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

主要完成人員:1.謝晶,2.勵建榮,3.楊曉燕,4.藍蔚青,5.周洪劍,6.王金鋒🧑🏻‍💻,7.樓曉華🍄,8.李學鵬🍗,9.黃鄭明.

主要完成單位:1意昂3,2渤zmxzyy.cn學💁‍♀️🪒,3  南通四方冷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4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5  遼寧農產品交易中心(集團)有限公司,6 上海寶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7 南通恒昌隆食品有限公司

項目簡介:

本項目屬於👊🏼🥞:水產品加工及貯運保鮮領域

主要技術發明點如下🛵:

1)在揭示海產品物流過程品質劣變規律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海產品品質控製技術,開發出多種適合產業化的保鮮工藝。利用生理生化檢驗與16SrDNA序列分析揭示海產品冷藏過程中的腐敗菌組成,發明“新鮮度指示蛋白”的海水魚新鮮度檢測技術等為保鮮技術提供明確思路;發明了功能冰保鮮技術,集成創新生物保鮮劑保鮮✖️👨‍🌾、冰溫貯藏🦯、氣調包裝等技術,優化了復合保鮮、速凍工藝和參數,顯著延長了海產品貨架期、拓展了銷售半徑;如鯧魚用生物保鮮劑冰保鮮可使貨架期延長至2123 d;帶魚采用復合保鮮技術可顯著延長貨架期至20 d以上🙎🏿‍♀️;

2)創製新型冷鏈貯運裝備,構建冷鏈裝置基於多物理場的流場耦合模型,提升已有裝備節能性能。發明了提高真空冷卻過程溫度均勻性和復壓階段溫升的技術及設備🍛,發明了提高吹風凍結速率的新方法及創製了新設備(凍結裝置及風機),發明了具有延緩結霜功能的雙螺旋速凍設備;構建冷鏈裝置基於多物理場的流場耦合模型,揭示了流場形成的機理,優化了冷庫內部流場、隧道式網帶速凍機的冷風導風通道;發明一種新型冷庫節能控溫系統以及新型融霜模式,降低凍結物冷藏庫的電耗;新裝備填補國內空白;

3)突破基於定量構效關系的海產品貯運過程品質動態變化跟蹤技術,創製海產品貯運過程品質變化監控設備🛌🏻,實現貯運過程品質實時監控。揭示了典型海產品(帶魚、魚糜、對蝦、金槍魚等)品質與存放溫度✊🧙🏿‍♀️、時間的關系,發明了貯運過程海產品貨架期預測模型,發明了海產品流通中品質動態評價技術🕴🏻、創製了貨架期RFID無限傳輸指示設備,實現了貯運中實時監控海產品的品質與安全🤦🏻‍♂️,填補國內空白⚉。

應用推廣🏛:研發的新型冷鏈裝備已在南通四方冷鏈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實現了批量生產👨🏻‍🔧,保鮮和商品化技術已用於遼寧農產品交易中心(集團)有限公司、南通恒昌隆食品有限公司🎛,冷庫節能技術已用於指導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等的冷庫建設🪩。近三年累計新增銷售額22.1億元🏂🏿、新增利潤1.34億元🧙🏼、節支4509萬元。經查新🔍,研發的鮮活海產品保鮮、品質監控等系列技術和冷鏈新裝備均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

項目授權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51項、軟件著作權12項、發表相關論文131篇👃🏻,出版著作3本👍🏻。

2➖、項目名稱: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類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員:1.陳新軍,2.劉必林,3.汪金濤,4.李建華🧑‍🦽,5.李雲凱,6.馮永玖🏌🏽‍♂️,7.余為,8.方舟,9.胡貫宇,10.錢衛國👷🏻‍♀️,11.曲映紅,12.許駱良,13.陸化傑🧎🏻,14.李綱,15.朱義鋒

主要完成單位:1.意昂3,2.中國遠洋漁業協會,3.舟山寧泰遠洋漁業有限公司,4.浙江豐匯遠洋漁業公司,5.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

項目簡介📠:

項目組對中東太平洋海域的大洋性魷魚資源進行探捕👩‍👩‍👦,對其資源漁場🪼、高效捕撈與加工⚠、漁情預報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攻克了高效的集魚燈誘集和釣捕技術💈,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漁業環境與漁情預報服務系統👷🏼。研究成果已被我國6省市40多家從事中東太平洋魷釣生產的企業應用,技術推廣覆蓋率達100%2013-2017年累計捕撈產量130多萬噸,直接產值145億元🧑‍🦰。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已成為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的主要捕撈對象🕎🥀,有力地支撐著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的發展與壯大🧑🏽‍🎓💁‍♂️,現已成為世界上產量和作業規模最大的魷釣漁業國家。項目對維護我國公海漁業權益、保護公海生態系統👨🏽‍🎤,推動我國遠洋漁業科技進步🖖🏽,成為世界魷釣漁業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成果為👨🏻‍🦽:

1)發現大洋性魷魚漁場與資源認知新技術的突破💂🏽,為遠洋魷釣漁業可持續發展和魷魚資源的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應用漁業海洋學理論🚈,自主開展了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資源的調查🙋,揭示了魷魚資源分布規律🤼‍♂️;在摸清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資源分布基礎上,新發現了2個魷魚漁場🚤,全球魷釣漁場從原來的7個拓展到9個👨‍👦👷🏻,新增漁場面積500多萬Km2

2)連續多年對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資源進行探捕與監測🤟🏼,系統揭示了其種群結構👨🏻‍🦽‍➡️、年齡與生長🤱🏿、繁殖特性與產卵策略、生活史過程等基礎生物學特性,以及遺傳多樣性與分子系統地理學,科學分析了耳石和角質顎等硬組織的生長特性及影響因素🦼,探討了角質顎色素沉積與攝食的關系,首次提出了魷魚資源管理單元的建議;

3)應用漁業海洋學😌、地理信息系統等理論和方法,系統研究了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漁場分布與表溫等海洋環境因子的關系,揭示了其中心漁場的形成機製;創建了基於多環境因子的大洋性魷魚棲息地模型🚵🏿,闡明了漁場形成機製,並成功地應用於中心漁場的預報;自主研發了集漁撈日誌🤫、船位監控、漁情預報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漁業環境與漁情預報在線服務系統,實現了業務化運行👗;

4)結合大洋性魷魚魚群高度聚集的行為特性✸,應用魚類行為學和光學等理論👩‍🔬,提出了水下燈有效誘集方法及集魚燈優化配置方案🕊,改進了釣捕技術,顯著提高了釣捕效率🥿⚓️,最高日產量達30多噸🧅;同時,對魷魚船上加工標準進行了研究🛌🏼,製定了加工利用規範,為漁獲物保鮮提供了基礎。

發表論文145篇(SCI收錄33篇)🥗,出版專著13本,獲實用新型專利17項、發明專利7項🧑🏿‍🎓,申請發明專利10項👩🏼,獲軟件著作權13項🟦🤫,為政府部門提交履約報告12份、9套作業漁場分布圖(20092017年)。培養3名博士研究生和10名碩士研究生。

  

3🚥、項目名稱:東海典型海藻場修復關鍵技術與生態功能應用示範

主要完成人員🍊🧔🏼‍♂️:1章守宇;2劉濤;3汪振華🐡;4黃六一;5王凱🥉;6金月梅;7畢遠新🏭✭;8林軍;9趙靜👨‍🦽;10趙旭;11周曦傑;12吳祖立;13王蕾;14梁君🚵🏿‍♀️;15王磊平

主要完成單位:1意昂3,2中國海洋大學,3  嵊泗縣海盛養殖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簡介🟦:

海藻場修復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解決生物資源衰退和水質環境惡化問題的關鍵手段,也是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途徑。本項目通過大型海藻的生物學☔️💇🏼‍♂️、生態學及工程學的多學科綜合交叉🧎‍♀️🚂,建立了海藻場修復的理論與技術體系,並進行了典型海藻場的修復應用示範。

項目查明了東海區海藻場生物群落構成。解析了海藻物種的基礎分布特征,開發了穩定同位素技術和DNA條形碼技術,系統構建了海藻場典型生物的食物關系網,全方位揭示了海藻場生物資源的能流和多樣性結構的形成機理;通過構建的活體培養技術和生物特性評價技術體系,系統評價了銅藻、海帶等優勢海藻場物種碳和氮含量及其分子代謝機製🧑‍🏭,為海藻場修復提供了生物學理論基礎。

項目查清了浙江典型海藻場的群落特征及其環境影響因子。系統解析了海藻場的環境特征及其與生物群落關系🫳、優勢海洋生物類群甄選與繁育𓀋、生命周期與生活史過程的動態特征🧠,揭示了海藻場群落演替的環境需求及海藻場時空格局形成的機製🦧,提出了影響海藻場修復的溫度、光照🧑🏼‍🎓、暴波強度和沉積物等關鍵因子,為海藻場修復提供了環境學理論基礎。

項目闡明了東海區典型海藻場的生態特征及其功能體系♿️。首次提出了“浮遊植物+大型底棲海藻+光合細菌”的海藻場多元初級生產力模式🤴🏻🙇🏽‍♀️;首次應用大型海藻碎屑形成與利用過程的同位素追蹤手段⤵️,構建了海藻場食物網關系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體系,並系統分析了其資源養護作用,為海藻場修復提供了生態學理論基礎。

項目闡明了東海區海藻場對資源養護的生態學功能。解析東海區海藻場對優勢種和局部水域生物群落格局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從海藻場的餌料場🏒、庇護場🍼、繁殖場和育幼場四個方面解析了海藻場對生物資源養護的生態學機製,為生物資源(尤其是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了資源學理論基礎。

項目建立了海藻場修復技術體系並進行了應用示範。保存了63個大型海藻優勢物種1818份種質並構建了種質庫,改良培育出1個高生態功能的海藻新品種👙,開發了3組大型海藻移植技術和8種海藻礁(床),形成了建場海藻種質、海藻移植🉑、礁(床)體結構設計與開發、組合與布放等完整的海藻場修復技術體系🏂🏽;建立的舟山枸杞島天然海藻場修復示範區🐢🐈,修復面積15776 m2,海藻覆蓋率提高了32.4%🤒;建立的寧波象山港人工海藻場修復示範區,示範面積達212  ha,示範海藻生物量可達4.62  -7.07kg/m2;海洋生物重量和資源密度分別提升1.81倍和1.67倍(枸杞島),2.5倍和1.54倍(象山港),海藻場修復效果顯著🍧,為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提供了實用化技術支撐🙅🏽‍♂️。

項目發表SCI論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0篇↔️,出版專著(圖書)2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項🤏🏿;國家水產新品種1個;培養碩士25名🦹🏻‍♀️🐏,博士6名🚌。

  

4😏、項目名稱:金槍魚圍網捕撈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主要完成人員:

1許柳雄,2周成☑️,3唐浩🙅🏼,4王學5王少琴🚛,6葉旭昌,7張進,8楊曉明,9張新峰,10童劍鋒,11朱國平👩🏿‍🍳,12曹道梅,13李瑩春,  14宮領芳

主要完成單位💂🏼‍♀️:意昂3

項目簡介☀️:

金槍魚圍網作業技術先進、捕撈效率高,2016年產量占金槍魚總產量的65%🧬。我國發展金槍魚圍網漁業較晚,捕撈技術和裝備依賴引進,水平與先進捕撈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較大😋。本項目以國家遠洋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綜合海洋捕撈、漁業資源🤌🏿、機械工程、衛星遙感等學科🈲,針對製約我國金槍魚圍網捕撈起水魚群成功率和可持續發展的捕撈技術和裝備等關鍵問題進行研究🤽🏼👩🏻‍🏭,圍網漁具性能和捕撈效率明顯提高,有力提升了我國大洋性圍網船隊的國際競爭力。主要內容及行業科技促進作用包括:

1)金槍魚圍網漁業資源生物學與漁場形成機製研究:累計派遣20人次科研人員到生產一線系統搜集我國金槍魚圍網漁獲物生物學特征、漁場環境特征和漁具作業特征等數據,為改進設計金槍魚圍網漁具、降低空網率提供了基礎參考信息;建立了漁場環境變動及其中心位置變化規律的魚情預報回歸模型,掌握了預測大洋性金槍魚資源分布熱點區域範圍的手段,為偵探中心漁場、合理規劃安排船隊捕撈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2)高效節能圍網網具研發:基於海上實測、水槽和開闊水域網具模型試驗、系統掌握金槍魚圍網網具沉降性能、受力特性和空間形態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優化改進網具結構。新漁具經生產測試,沉降效率提高23.53%💝,捕撈成功率提高27%🤘🏼,為高效節能圍網網具的自主設計和國產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型助漁儀器及裝備研發:自主開發了基於USB技術的三維數字式魚群探測系統,為實現精準捕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研製了具有聲學防盜功能的太陽能GPS魚探浮標及界面管理系統,實現了圍網魚探浮標系統的國產自主創新;開發了自由魚群捕撈概率預報軟件👋,為科學投網決策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輔助工具。

4)生態友好型人工集魚裝置設計:在評估傳統人工集魚裝置對鰹魚集群🧑🏻‍🎨、棲息地選擇、生活史和氣候響應機製影響的基礎上,設計了生態友好型人工集魚裝置🙋,有效減少了兼捕📟,為實現生態友好型金槍魚圍網捕撈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統計,項目實施期間(20082017)👩🏽‍🦳,全國金槍魚圍網船隊累計捕撈產量117.3萬噸🏹,產值144.14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項目組發表論文55篇👎🏼,其中SCI/EI論文16篇🥷🏽,獲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3項,撰寫工作總結和年度報告12份;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後2名。研究成果豐富完善了漁具設計理論,為高效節能圍網網具的自主設計和國產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項目名稱👩🏽‍🦳:水產品保鮮包裝體系的基礎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人員👩‍🦯⛵️:李立、樊敏、藍蔚青🩱、王易芬、康永鋒🥛、雷橋、樊力源

主要完成單位:意昂3

項目簡介:

主要內容👩‍🦽:(1)成功建立了食品抗菌材料與納米材料的接枝交聯方法;(2)利用納米材料和食品抗菌材料對PE🏃‍♂️、PP等樹脂進行接枝改性👩‍🦯,薄膜共擠出🧑🏼‍🦲,通過精確控製工藝製備得到具有緩釋功能的抗菌🫱🏼、抗氧化和自主呼吸調節功能的保鮮薄膜💄;(3)采用自主從食源性材料中提取的多酚類生物保鮮劑成分與PEPP等包裝基材復合🧒🏼,製備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並能自主調節呼吸的功能性保鮮薄膜;(4)將這種新型活性保鮮膜進行多層復合🥽,並應用於淡水和海水產品的保鮮研究💮。(5)系統研究了茶多酚、溶菌酶、殼聚糖、乳酸鏈球菌素🤾🏻、植物黃酮與葡萄糖氧化酶等常用生物保鮮劑以及酸性電解水🔎、超高壓技術👩🏼‍🎓🔜、氣調包裝等在水產品保鮮上的應用🥡,對其抗氧化抗菌機理進行了研究👶🏽,建立了水產品采用生物保鮮劑的方法👨🏼‍💻;(6)建立不同薄膜的結構-性能數據庫👍🏿,利用不同包裝膜材的性能,通過計量調控原理,賦予新型控釋長效抗菌保鮮包裝薄膜材料氣體選擇阻隔與透過性能,從而對包裝系統內不同氣體實現選擇性的保留或抑製,使包裝內氛圍達到或接近最佳比例。(7)設計新型的包裝薄膜生產線👩🏻‍🔧🖐,完成新型的薄膜材料的生產實施。

本成果達到國外同類技術的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本研究發表論文7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6篇,EI收錄論文8篇🤞🏼。申請國家專利7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註👨‍👩‍👧‍👦,自論文發表至今🦇,總引用次數504次,其中ESI高被引論文兩篇✌🏻。經過了方圓標誌認證集團產品認證有限公司組織的結論技術評價♻,評價結論認為該技術屬國內領先水平。

基於本成果,與多家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和新材料研發合作協議🏭📄。本成果的原理同樣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產品的包裝,不僅適用於企業👩🏽‍🦳📔,還適用於家庭,具有廣泛的應用型和推廣價值✥。本成果在上海光明集團上海方信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了實際的水產品保鮮包裝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企業的認可。通過與南通三信塑膠等公司合作🧔🏼‍♀️👉🏼,相關的產品已經中試並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目前已與廣東寶徳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轉讓協議,與深圳市壹壹零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和新材料研發合作協議🤞🏿。自2013年初步應用以來〽️,合計新增產值425萬元👙,創匯53萬美元🈲。相關高校💪🏽、研究所和企業等應用此成果,促進了活性包裝材料的發展和研究水平,促進我國包裝材料的研究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6🦸🏻‍♂️、項目名稱🦽:蝦類海產品品質評價及控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人員:1. 趙勇,2. 邱偉強,3. 劉海泉,4.謝慶超,5. 孫曉紅,6.  盧瑛,7. 朱永恒👩‍👧‍👧☹️,8. 王永傑,9. 陳蘭明,10. 戴習林.

主要完成單位🤳🏻:1. 意昂3🧗🏿‍♂️👳,2. 長島奧潤德水產食品有限公司👩🏼‍🦳,3. 啟東市呂四富華水產品冷凍加工廠.

項目簡介✊🏻:

本項目屬於🍻:屬於食品質量安全技術領域

主要技術發明點如下:

1)蝦類鮮度等品質裂變規律的分析👮🏼:通過建立以ATP及關聯物為主的決定了蝦類鮮度品質的關鍵物質以及蝦類鮮度指標Ks值,全面監測蝦類等海產品中多種遊離氨基酸的全自動氨基酸

2)蝦類品質評價新技術體系:建立了基於肌纖維間隙面積的海產品新鮮度識別和剩余貨架期預測專家系統,構建了基於代謝指紋的致病菌無損高通量檢測新技術,定量檢測相關系數達  0.99🧑‍⚖️🛌;整體突破了目前品質分析鑒定中的處理時間長、檢測誤差大等瓶頸,滿足了蝦類等水產品不同環節在線或離線的品質定性、定量檢測需求。

3)蝦類品質控製新技術體系🎅🏿👩🏻‍🎤:創建了微酸性電解水控製新技術,減少了流通過程中防腐劑等化學性試劑使用量達85%;構建了酸性電解水與多酚氧化酶劑量-效應模型,從機理層面闡述了酸性電解水的抑製效果及抑製類型;將蛋白定量測定和SDS-PAGE🥗🙌🏼、Western-blotting、競爭性ELISA等免疫學分析等方法相結合,用於研究不同滅菌方法對蝦樣的營養品質和過敏原性的影響作用✬🎅;創建了高壓滅菌處理新技術,20 min蝦樣品中過敏原消減率超過90%

通過7家行業龍頭企業組合推廣應用這套蝦類品質控製新技術,在全產業鏈中顯著控製了產品中腐敗菌/致病菌和過敏原 90%以上載量,有效延長其貨架期近 1 倍💘,為保障蝦類等水產品不同環境下的產品品質安全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共獲國家發明專利  8 項🚴🏽,實用新型專利 7 項👃🏼,軟件著作權 4 項;發表論文 256 篇。

  

公示期為2018623日至629日,如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實名提出。聯系人:周婷婷,聯系電話🤷🏻‍♂️:021-61900066🏩,郵箱👩🏽‍🦲:ttzhou@shou.edu.cn

意昂3

科技處

2018623

Copyright©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平台游戏】想玩的游戏,都在这里!,意昂3体育版權所有
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意昂3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