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農業部委派🤨,3月20日至24日期間🔊,我校教師方舟和東海水產研究所張衡參加了在法屬留尼汪群島舉行的南印度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outhern Indian Ocean Fisheries Agreement,SIOFA)第三次科委會會議(SC3)☆。該組織9個締約方(毛裏求斯、塞舌爾和韓國未派員與會)參加了會議。中國、南印度洋深海捕撈者協會(SIODFA)、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深海養護聯盟(Deep Sea Conservation Coalition▪️,DSCC)等4個國家和非政府組織以合作非締約方的身份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約20余人🏇🏽🖖🏿。
本次會議由科委會主席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與科學局主任研究員Ilona Stobutzki博士主持會議。會議中就國家報告🏃🏻➡️、提交數據格式、觀察員計劃、脆弱生態系統(VMEs)🧟♀️、胸棘鯛資源評估以及今後工作計劃進行了討論。我國作為合作非締約方,首次提交了SIOFA管轄海域的國家報告🖊,得到了與會各方的關註。方舟全程參加了國家報告的撰寫和提交🤰,介紹了我國歷年來在該海域的作業情況,對外方所提出的疑問進行了合理的解釋🧓🏼®️,積極維護了我國漁業權益,同時也為我國在該海域今後的漁業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於2012年3月23日正式成立。該組織現有澳大利亞👩🏽⚕️、庫克群島➗、日本👌🏽、韓國、塞舌爾、毛裏求斯、歐盟、法國(代表其海外領地)🐦🔥、泰國等9個締約方,另有包括我國在內的4個合作非締約方🏤。我國在印度洋海域有一定的漁業活動,對此組織的活動也十分關註🙎🏼🙆🏻♂️。通過本次會議⛺️,進一步了解該組織目前的進展情況,也為後續政府就該海域的漁業活動安排和是否正式成為該組織締約方等事宜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