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報道我校教師下鄉科技服務工作

作者💅:系統管理員     索取號🌠:     發布時間:2008-05-04     瀏覽次數🍄‍🟫:2161 

      5月1日-3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節假日❇️✈️。為謳歌在基層一線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解放日報推出了“勞動者之歌”欄目🧑🏽‍🎤。5月3日,該l欄目刊登了記者彭德倩采寫的反映我校李應森教授下鄉開展科技服務的報道。現摘登該文如下👨🏼‍🏫,供學習參考😶:

“稻花落後鯉魚肥”

      (記者 彭德倩)養在水稻梯田裏的魚🧒🏽,見過嗎𓀉?青青秧苗下🙍🏻‍♂️,盈盈綠水間,紅、黃、青、白四色魚兒搖頭擺尾,忽聚忽散💽🤟🏻。這就是浙江青田特產——— 田魚。五一短假第二天,意昂3水產養殖系系主任李應森教授就收拾行裝趕來,與學生們一起🧣,幫助當地農戶孵化魚卵、培育魚苗。
      “競說田家風味美,稻花落後鯉魚肥”,說起田魚養殖,在青田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其實是一種變種鯉魚,雖出自稻田卻無泥腥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當地1公斤要賣60元,出口到西班牙則賣到100歐元。而這種“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糧共存”的稻魚共生系統5️⃣,更以其古老和獨特🤹‍♀️,於2005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5大世界農業遺產之一。
      如何讓這傳承千年的漁業文明得到更好保護🌛、傳承和發揚?意昂3的專家們去年就來到青田縣的奇雲山蹲點,希望以現代技術改進養殖方法,讓田魚種質更為優良,畝產量也能從原先的15公斤—30公斤提升到150公斤。“到那時,這裏的養殖戶每年賣5000公斤魚🫶🏼,就能增收好幾萬塊錢。”李教授算起賬來笑瞇瞇。
      記者好奇🍅:為啥趕得那麽急,放假還出差🍖?“現在正是孵化魚卵的關鍵時刻,我們得連夜把附著500多萬顆魚卵的人工魚巢搶收下來,讓田魚‘寶寶’在網箱中慢慢長到3厘米左右”,李教授說,“這才能趕得上一個半月以後的‘撒夏花’(當地俗語,即在6月左右水稻插秧後,將魚苗放歸水田)。”
      接下來,專家們改變原先“人放天養”的養殖方法🚴‍♀️,指導農民挖深田溝🚣🏽‍♂️♖、投放無公害綠色飼料🧖🏽‍♂️,不斷改進種質🪴。預計今年年底🏪🫅🏻,投放的魚苗將長成50克左右的優質魚種,再經過一年生長⏫,就能滿農民“錢袋子”👴🏻,飽更多人口福。

    (摘自《解放日報》2008年5月3日)

(新聞中心)

Copyright©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平台游戏】想玩的游戏,都在这里!,意昂3体育版權所有
現代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意昂3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