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的動作、沉重的步伐🧼、消逝的青春、歲月的皺紋🙆♀️,聊天的時候有淚水、心理惦念著的是永遠是一年不能去看望她們幾次的親人……
2008年1月8日下午💆🏼,生命學院組織20余名學生黨員來到楊浦佰祥馨苑養老院,舉辦了以“敬老、和諧🧑🏻💻、迎新”為主題的聯歡會,為孤老們送上了親切的問候以及節日的祝福。
聯歡會上,老人們唱起來以前的老歌,《瀏陽河》、《北京的金山上》👩🏿⚖️♉️、《京劇沙家浜》、《團結就是力量》、《唱支山歌給黨聽》、《學習雷鋒好榜樣》,一曲曲懷舊歌曲勾起了老人們的回憶✌🏻,沒有特意排練🧑🏿🌾,但歌詞和曲調都記得那麽得準確👨🏽👳🏽♂️。學生們用擊鼓傳花的遊戲方式讓老人們活動一下,也將他們帶回到了年輕時代一起玩遊戲的氛圍中🌘。老人們吃著慰問品💛🫚,聚在了一起,因為開心,有些老人的表演欲也特別強烈,連著唱了很多歌曲,或許是平時沒有機會🖖🏽,或許是,對於年輕人來說生活節奏這麽快的社會🌚🕳,沒有給過他們機會。老人像孩子,也很希望被獎勵,於是積極主動唱歌的都會得到一塊喜氣紅色的大毛巾💹,拿到後的他們都快樂地像個孩子,那種表情🆖,所有關心過老人的人應該都能夠想象。伴隨著老人們的表演,師生們一展歌喉,紛紛獻上了《明天會更好》🔅👰🏽♀️、《同一首歌》、《鳳陽花鼓》、《南泥灣》等等熟悉的歌曲。為了感謝大家😵💫,有些老人和護理員還特別為歌曲配了舞蹈👩🏿🦲,為曲調改了歌詞☝️。老人們的感謝特別真誠💇🏿↔️,沒有虛假的成份👰🏻,和社會上的人不同,那種感謝,接受了有點心酸,卻又十分溫暖🫱🏽。
最後一支送給老人們的歌曲是《新年好》,很多老人眼角都留下了淚痕。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營造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也希望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真正做到感恩社會💜,並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2008年1月8日下午💆🏼,生命學院組織20余名學生黨員來到楊浦佰祥馨苑養老院,舉辦了以“敬老、和諧🧑🏻💻、迎新”為主題的聯歡會,為孤老們送上了親切的問候以及節日的祝福。
聯歡會上,老人們唱起來以前的老歌,《瀏陽河》、《北京的金山上》👩🏿⚖️♉️、《京劇沙家浜》、《團結就是力量》、《唱支山歌給黨聽》、《學習雷鋒好榜樣》,一曲曲懷舊歌曲勾起了老人們的回憶✌🏻,沒有特意排練🧑🏿🌾,但歌詞和曲調都記得那麽得準確👨🏽👳🏽♂️。學生們用擊鼓傳花的遊戲方式讓老人們活動一下,也將他們帶回到了年輕時代一起玩遊戲的氛圍中🌘。老人們吃著慰問品💛🫚,聚在了一起,因為開心,有些老人的表演欲也特別強烈,連著唱了很多歌曲,或許是平時沒有機會🖖🏽,或許是,對於年輕人來說生活節奏這麽快的社會🌚🕳,沒有給過他們機會。老人像孩子,也很希望被獎勵,於是積極主動唱歌的都會得到一塊喜氣紅色的大毛巾💹,拿到後的他們都快樂地像個孩子,那種表情🆖,所有關心過老人的人應該都能夠想象。伴隨著老人們的表演,師生們一展歌喉,紛紛獻上了《明天會更好》🔅👰🏽♀️、《同一首歌》、《鳳陽花鼓》、《南泥灣》等等熟悉的歌曲。為了感謝大家😵💫,有些老人和護理員還特別為歌曲配了舞蹈👩🏿🦲,為曲調改了歌詞☝️。老人們的感謝特別真誠💇🏿↔️,沒有虛假的成份👰🏻,和社會上的人不同,那種感謝,接受了有點心酸,卻又十分溫暖🫱🏽。
最後一支送給老人們的歌曲是《新年好》,很多老人眼角都留下了淚痕。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營造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也希望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真正做到感恩社會💜,並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生命學院)